攻略日期:2014-08-04
是次消費:每人平均約HK$ 120.00
小時候也曾有段時間愛集郵,但只會在不花錢的情況下收集郵票;工作後,也試過到郵局買小單張;在外地,能遇到郵局都會寄張明信片給自己,不過收集得多,整理的時間少,漸漸就叫自己心淡下來!但這一套以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園區的獨特地貌景觀為題的郵票,真的好想要啊!原因?就是被你們害的!你們到處遊山玩水,惹得我對香港的天然風景,越來越大興致,所以,一見到這些郵票的山山水水,便快要發狂 ... 很多地方我還沒去過呢!
終於忍不住,大破慳囊,買齊了一套,沾沾自喜之餘,當然想跟大家分享。攝影技術有限,傻瓜的微攝功能似乎又很不準,郵票給放大了,風景好像有點走樣,不要見怪啊,我在最後將兩郵票一起拍,照片比較清楚,並將首日封的內文列出,希望能讓你也對這些景點,生起了欣賞的衝動!^^
火石洲是「甕缸群島」其中一個島嶼,由約於一億四千萬年前形成的六角形岩柱構成。節理完整明顯的火石洲岩柱長期受海浪侵蝕,形成海蝕洞。洞穴貫穿後,其頂部的岩石狀如拱橋,因而稱為「海蝕拱」。
大浪灣位於「糧船灣」景區,包括四個相鄰的廣闊沙灘,即東灣、大灣、鹹田灣和西灣。這裏的海域寬闊,一年四季都受強風吹襲,細軟的沙粒和貝殼碎屑等物質被海浪帶到內灣沉積,形成別具特色的沙質海灘地貌。
赤洲位於「赤洲—黃竹角咀」景區。顧名思義,赤洲全島一片丹紅。島上大部分岩石是約於七千萬年前形成的褐紅色粗粒砂岩和礫岩。這些岩石在乾燥、酷熱、高氧的沉積環境中氧化形成,因為含有豐富的鐵氧化物,故呈褐紅色,這就是我們今天在赤洲所見的褐紅色沉積岩。
龍落水是東平洲的著名景點,位於該島中部西岸,為一條長100米、約厚0.8米斜插入海的堅硬岩層。從高處俯瞰,沿岸露出海面的岩層猶如騰起的蛟龍,得名龍落水,意指巨龍入水。這裏呈現岩石受到不同風化侵蝕的典型地貌。
鴨洲位於「印洲塘」景區,擁有豐富多樣的海岸侵蝕地貌。在這裏可以欣賞到七千至九千萬年前形成的褐紅色角礫岩,這種岩石在香港甚為罕見。「 鴨眼」是島上著名的海蝕拱,由於岩層中的各種岩石抗蝕力不一,海浪在此造成不同程度的侵蝕,海蝕拱因而形成。
橋咀洲是位於西貢海的狹長島嶼,約於一億四千三百萬年前形成。該島集合了多種火山岩,包括火山角礫岩、石英二長岩和流紋岩等。退潮時,一條天然沙堤把橋咀洲與附近名為橋頭的小島連接起來。漲潮時,橋頭又變回一個獨立小島,這種海岸沉積地貌稱為「連島沙洲」。
「糧船灣」景區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這一帶的岩石主要為酸性火山岩。約於一億四千萬年前,這裏曾發生大規模的火山爆發,熾熱的火山物質經冷卻收縮後形成今日巨大的六角形岩柱群。在糧船灣一帶亦可找到斷層、褶曲、岩漿沿圍岩裂縫擠入後冷凝而形成的岩牆等多種地質景觀。
荔枝莊位於「赤門」景區,主要岩石類型是約於一億五千萬年前形成的火山沉積岩。這裏擁有香港最具特色的地質構造—岩層因地殼運動受到擠壓而變形,最終構成一幅瑰麗奇特的天然山水畫。
白沙頭咀位處「印洲塘」景區,這是一個位於黃幌山下一個指向西南方的沙嘴,潮退時高出水面,狀似尖削筆鋒。由於潮汐漲退,海浪將沙粒、貝殼碎屑等物質帶到岬角水流交匯處沉積,形成著名的「印塘六寶」之一—「筆鋒」。
「二0一四年香港通用郵票」首日封內文 : (資料來自香港郵政署官網 http://www.hongkongpost.hk/chi/publications/news/2014/20140523a/appendix1/index.htm)
香港是高樓林立的國際都會,但在繁華都市的背後,我們卻有一片幅員廣闊、生態豐裕的優美自然郊野。這一大片青蔥郊野除了是各類動植物的安樂窩,也有不少珍貴的地質遺跡和世界級地貌。獨特的地質環境,種類繁多的岩石,讓香港擁有極具保育和欣賞價值而又景緻迷人的地貌景觀。
近年世界各地對地質保育日益關注。香港建立地質公園,可加強對地質環境及岩石的保育。香港地質公園於二00九年成為中國國家地質公園網絡成員,並於二0一一年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為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面積約一百五十平方公里,分為西貢火山岩和新界東北沉積岩兩個園區。火山岩園區包括「糧船灣」、「橋咀洲」、「甕缸群島」和「果洲群島」四個景區;沉積岩園區則包括「東平洲」、「印洲塘」、「赤門」及「赤洲―黃竹角咀」四個景區。前者有大規模酸性多邊形(主要呈五邊或六邊形)火山岩岩柱,後者則有香港不同時期沉積岩岩層及因不同地質作用而形成的獨特地貌。
二0一四年香港通用郵票以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園區的獨特地貌景觀為題,加深市民對香港地貌的認識及瞭解地質保育的重要。
累積瀏覽 829219
全部攻略 778
全部回應 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