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零食與我

西環的黃金歲月 於 2008-02-18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295

分類:
  





















 我絕對可以說是出身於草根階層.  父親憑著一雙手把我們幾兄弟姊妹養育成人, 尋且每個子女都接受到頗為完善的教育, 這在那個年代來說可謂很不簡單, 當然這中間也有賴母親的持家有道才成, 而持家有道的潛在效果是, 我們的童年時代是没有甚麼零用錢的.  雖然如此, 我們仍可以通過各式各樣的渠道來攢錢, 從而購買自己心愛的零食; 譬如新年的利是錢, 譬如母親會因為我們在暑假期間幫手剝蝦和穿膠花, 發放一些額外的[勤工獎金], 另外父親偶爾使我們去為他買煙, 買雲吞麵時, 都會讓我們留下找續的零用錢.  如此這般地把這些外快湊合起來, 也足夠吃喝玩樂了.六,七十年代零食的種類當然没有今天這末多, 包裝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然而零食之為物對小朋友的吸引力是天生的, 可以說小朋友和零食有著與生俱來又不可分割的關係, 亦因為這個原因, 我口袋裏的零用錢大部份都向士多老板進貢了.  雖說卻那個年代零食的品種不多, 但要一一道來也很費周張.   這裏我只能揀選幾款有代表性 (對我而言) 的來緬懷一下:· 朱古力煙仔條: 朱古力煙仔條其實是用朱古力包著香煙狀的餅乾.  較高級的朱古力煙仔條是模仿著真正的香煙盒包裝, 驟眼看來幾可亂真.  吃的時候模仿著大人的動作撕開[煙盒], 把煙仔條含在手口裏, 想像著自己在食煙, 享受一下片刻的放肆.· 王母蟠桃: 小時候每次去澳門,  母親都會買幾十包王母蟠桃, 混合在杏仁餅, 豬油糕等食品中送給親朋戚友做手信, 估計這是因為價錢較廉宜的緣故罷.  我對這些其實是由甘草, 香料精製的杏脯肉興趣不太, 倒是對盒子的設計包裝印象很深;  那紙盒上畫著一個飄在雲端的仙女, 雙手捧著蟠桃, 盒側兩面還印有 ’此果祇應天上有, 人間那得幾回嘗’ 和 ’三千年開花, 三千年結果’ 的詩句.  當時感覺十分神奇, 天真地以為多吃可以長命, 以至長生不老, 所以盡管不喜歡吃, 也湊興分著吃幾盒, 直至神話被大人戳破為止.  我想王母蟠桃是極少數伴著我們成長而又千載不變的零食.  現在往澳門或途經香港的零售店, 偶然發現有王母蟠桃賣, 都會買一,兩盒, 扭在手中不期然有種暖在心頭的感覺.   · 齋燒鵝: 前身是50年代相當流行的街頭小吃齋鴨腎, 材料是麵筋, 混和醬料和味精後滷合而成, 但因為齋鴨腎的本質甚為潮濕, 很易發霉和變酸, 食品生產商於是便想到把它炸脆, 使它變得乾身, 一則口感更好, 二則可以放入小膠袋, 易於出售.  我唸小學時最喜歡在小息時往小賣部買包齋燒鵝吃, 主要是貪它夠質感 (吃的時候咯咯有聲, 很有滿足感), 加上味道濃冽, 香脆可口, 絕對是小息零食的首選.· 糖蔥餅: 糖蔥餅之所以得名, 是因為它以一塊薄薄的粉皮, 包著一大片勝似白雪的脆糖蕊, 而這塊脆糖蕊有點像大蔥的緣故.  糖蔥餅是否可口的關鍵在於那塊糖蕊, 其做法是將麥芽糖加熱融化, 然後用棍持續拉扯, 使糖由金黃色逐漸變為白色.  當糖被拉至條狀後便會用剪刀剪成一段段, 冷卻後的糖便會變得既乾身又鬆脆.  吃的時候拿一截糖蔥, 加上椰絲, 芝蔴和花生粒, 通通包在粉皮裏;  一口咬下去, 既卜卜脆又甜絲絲, 最重要的是不黐牙, 一流.· 砂糖夾餅: 砂糖夾餅的做法其實跟格仔餅很相似, 先把預先調好的蛋漿倒入平底鑊煎熟, 然後將整底夾餅從鑊裏鏟出來, 吃的時候先切成三角塊, 再撒上花生碎, 砂糖, 熱乎乎的時候入口的感覺是外脆內軟, 有點兒像鬆糕般煙韌.  砂糖夾餅近十多年來已在市面上銷聲匿跡, 聽說現在只有一位不定時在維多利亞公園附近擺檔的老伯在賣, 能不能買得到要看你的彩數了.· 麥芽糖夾餅: 這可算是最簡單的街頭零食, 做法最容易不過,  小販從瓦缸中挑一圈麥芽糖出來, 用兩塊梳打餅夾著來吃.  梳打餅的鹹混和著麥芽糖的甜, 鬆脆的餅乾配上黐牙的糖漿, 竟成為絕配的FUSION.  · 煨魷魚:  煨魷魚是看戲不可或缺的法寶, 小時候只要走近戲院, 一定可以嗅到煨魷魚的香味.  從前的煨魷魚是用炭爐的, 小販用鐵絲網夾著魷魚在炭爐上燒, 熟透後會為你塗上豉油 (辣或不辣任君選擇), 所以吃的時候還帶著原始的炭燒味.  現在的煨魷魚用電爐來烘, 好處是熱力均勻, 但心理上總是覺得失去原始的風味, 不僅口感差了這麽一點點, 魷魚味都好像没那末濃郁, 煙韌.· 棉花糖: 棉花糖從前只有在戲院或者遊樂場才可以找得到, 所以每次看到售賣棉花糖的攤檔時心底都像棉花糖般感到甜絲絲的.  早期的棉花糖機要像衣車般要用腳踏發動摩打, 令火水發熱及使銀鑊急促轉動, 將砂糖溶掉, 並以離心力的力量讓糖發出糖絲, 再以木棒捲成棉花糖.  現在的棉花糖機當然是電動的了.  老實說我其實不太喜歡吃棉花糖的, 一來嫌它太甜, 二來棉花糖的體形過於龐大, 吃起來很不方便.  買棉花糖我純綷是為了享受捧著棉花糖那種美滿和幸福的感覺.· 大菜糕: 大菜糕是小數家裏都會制作的甜品, 原因可能是大菜糕有益健康罷.  大菜糕的做法其實很簡單, 往雜貨舖買包大菜條, 以開水溶解後加入冰糖和蛋, 分成若干小杯後再放入雪櫃, 等大概一個小時後凝固成糕便成.  60年代很多屋邨士多都有大菜糕賣, 但不知為甚麼都是雞蛋形的, 相信做的時候是以雙手拿著雞蛋殼形的膠杯往仍未凝固的大菜糕湯鍬入去, 再雪凍成糕, 其衛生程度可想而知.  現在坊間賣的大菜糕味道五花八門, 甚麼蜜桃味, 杧果味等, 我偶爾發發懷舊幽情, 要吃上一兩杯大菜糕, 都寧可叫個原味, 最多是來個蛋花味, 其他的嘛, 好像是翻唱別人的歌的歌星, 失了真.· 肚臍餅/花占餅: 圓圓的餅乾底, 上面是七彩繽紛的奶油糖粒, 還未放入口, 先被這誘人的色彩俘虜了味覺, 吃的時候一般是先把糖粒幹掉, 才再吃餅乾, 我想這是咱們小孩子喜歡[先甜後苦]的習性罷.  順帶一提, 中藥舖會把一些治兒童[生積]的藥混在肚臍餅內出售, 相信這樣小朋友吃起來便不會有抗拒感.  這類帶有藥性的肚臍餅有另外一個更美帶麗的名字 - 花塔餅.· 孖條: 孖條可說是我兒時最具特色的零食之一.  那時候一條雪條要賣到三幾毛錢, 不是隨便可以買得起的零食.  雪條的品種其實不算多, 常見的有橙汁, 紅豆, 綠豆, 牛奶等.  當時的雪條都是一整條的, 除非是兄弟姊妹, 否則很難你一口我一口的與人分享.  然而不知道打從甚麼時候開始, 終於有雪條生產商體諒我們這些窮家子弟, 又或者是想賺取我們口袋裏的最後一分錢, 於是設計並生產了新品種的雪條 - ”孖條”了.  顧名思義, 孖條是將雪條的左右兩端做成圓柱形, 中間連接部份則刻意做得較薄, 這樣小朋友可以合資購買一條孖條, 再將它一分為二, 各吃各的半條雪條.  雖然以立體體積計算來說, 一條孖條的體積比一條普通雪條畧小 (這是我在小時候經過精心計算得出來的結論), 但勝在兩個股東各自都有獨立的雪條”歎”, 這點小小的虧仍是吃得過 (發展到後期甚至有雙式孖條面世, 即兩邊不同味的雪條).  順帶一提, 我們那個年代因為物資匱乏, 所以人人都是很自覺地環保的;  吃完雪條後那條雪條棍一般都會儲起來做玩具.  除了用來做射橡皮圈的[丫差]的發射臺外, 我也曾以大量(實際數目我早已忘記了) 做了個前後有欄杆的小屋模型, 看來不用LEGO也可以砌得出模型. 當然經典零食還有很多, 隨手說來有· 砵仔糕· 酸子薑· 咖哩魷魚· 雞蛋仔· 芝麻卷 · 豬皮蘿白 · 蛋散· 煨番薯· 皮蛋酥·   老婆餅·    炒栗子·   炸大腸  ·    炒蜆/田螺·    啜啜冰(食法多元化, 可咬開頂端當果汁慢慢歎, 又或者雪藏後使它變成美味冰條, 再拗開兩截與愛侶分享.  無聊時將剩下的冰條套洗淨後裝水, 可變成水槍讓你一顯身手) · 甘大支·    爆炸糖· 皮禮士糖 (可自己親手將糖放進公仔內, 再按公仔頭彈出糖果來吃, 集吃/玩兩種滿足感於一身.  皮禮士糖以80年代在香港大受歡迎的動畫[機動戰士]的機械人作賣點, 教動畫迷和皮禮士迷愛不釋手)·   太空糖 (它當然不是以外太空食料製成, 而是一種迷你果汁糖, 細細粒入口即溶, 不怕骾到, 可謂”食得好味又安心”, 加上價錢廉宜, 當零用錢不足時, 這款零食實屬首選)· 乖乖(以歷久常新來形容[乖乖]最為貼切,乖乖有五香味(咸)和奶油 味(甜)兩種, 甜味款式很接近現在可在超市買偶到的[圖蝦多].  每包乖乖都附送不同迷你玩具, 印象中有一按即會彈起的蜻蜓)· 三粒糖·   汽水餅·    大白兔糖·    甄沾記椰子糖·   吹 BB 糖 (以玻璃紙包裝, 一排二粒, 糖中間有個窿,  放入口中一吹便發出 BB 聲, 是  愛製造噪音的小孩子的至愛, 不過味道一般,  估計是因為內含人造糖的緣故)·    嘉 頓波板糖 ( 波板糖是經典的糖果界的代表, 有 紅 、 綠 、 紫 、 黃,  但因體積太大, 加上味道人工化, 所以從未試過完整地把整塊吃完,  現在的小孩子該不會”吼” 波板糖了,  但感覺上如此經典的零食是值得保留)· 山喳餅這個名單當然並不齊備, 然而我敢大膽的說一句, 這當中肯定有你喜歡的零食, 回想這些零食也該為你帶來温馨甜蜜的回憶.同場加映: 在此向愛好粤語舊片的同道中人通報一個好消息, 無線電視翡翠臺從上個月起每逢周一至周五凌晨三點十五分左右恢復播映粤語舊片, 這比重播舊劇集或者趣劇SHOW好多了.   從前當兩間免費電視臺每晚都播映粤語舊片的時候, 我打開報紙看電視節目表時總是先看看當天晚上會播映那幾套粤語舊片, 看看值不值得錄下來.  不知道亞現視甚麼時候會從善如流, 也恢復播映粤語舊片? 


============================================

感謝 西環的黃金歲月 提供以上資料

西環的黃金歲月的網誌: http://oceandeeop3000.blogspot.hk/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累積瀏覽 729015

全部攻略 495

全部回應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