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沙咀天文台總部於3月19及20日免費開放予市民參觀。
這是一年一度的開放日呀!
今天活動範圍就鎖定在尖沙咀。
本身少運動,面對文天台那條長長的斜路,真是要命!
但天文台總部肯定有很多好東西值得參觀。
看!這就是紀念品。
參觀後,由另一條小路離開天文台,順道在附近晚餐。
這條天文台後方的斜路<天文臺道>,右前方是酒吧區,再走出少少十字路口是韓國區。
可是有位朋友不喝酒也不吃辣,看來都是上網查找餐廳吧!
原來距離我們不遠處,有家蒸氣石鍋餐廳。
朋友未嚐過蒸氣石鍋呢!
今天就讓他大開眼界!
從來不知道這小巷裡有一家酒店,
更不知酒店內有家蒸氣石鍋餐廳。
朋友甫一坐下,即對這種煮法很好奇。
其實內裡都是一枱一鍋,都是上方蒸海鮮之類食物,下方煮粥。
這裡的餐具則多了
小叉及小匙。
調製自己喜歡的醬料後,大家開始商量點選菜式。
誰叫自己不挑食,就要遷就他人的口味了!
呢樣唔食果樣唔食的口味囉!
所以選擇菜式<-這些機會不是我的。
朋友點了几款海鮮類,
總之是
方便食,啖啖肉,
讓人
食得有儀態
~這就是
貝殼類。
日本大元貝
~真係超級大,鮮甜就不在話下,旁邊紅色的月牙好飽滿。
韓國象拔蚌
~長長的吸管,肉質清甜爽脆
紐西蘭蟶子
~不算很大隻,但勝在新鮮
各款貝類都有一個共通點:
蒜蓉是
金黃色,較為
乾身,
蒜蓉味亦不重,
不太嗆鼻,
油份不多,減少油膩感。
只是下方的粉絲不夠軟。
南非鮑魚
網上所見,有雞油蒸鮑魚。
平時都是蟲草花蒸鮑魚,餐廳提供這種新配搭,要試一試了!
雞油+蔥絲+陳皮絲,這3款佐料都不覺得陌生吧!
陳皮甘,雞油香!
這樣配搭更能提昇鮑魚的鮮味。
安格斯牛小排
紅白相間,絲絲白色的脂肪就夾在肉質纖維之間。
可以想像到:一次就能嚐到牛的肉味和牛脂的香味。
每塊牛肉以蝴蝶形對半開,
是否牛肋骨/牛仔骨的部份?
太厚是難以蒸熟,對半開變薄了,減少蒸煮所用的時間。
只需稍蒸片刻即可享用了。
牛味果然很豐富,根本不用沾醬料了。
甜梅菜蒸菜芯苗
類似梅菜蒸三寸心。
而這個蒸菜有
梅菜,菜芯及芥蘭。
梅菜有鹹有甜,這款選用了
甜梅菜。
菜芯及芥蘭切成約3寸,叠在一起,面放梅菜及薑絲。
二種綠色的蔬菜拼在一起蒸熟,要很小心才可分別出來。
雖然芥蘭没有剔去外皮,但入口無渣,不用太多牙力咀嚼。
如果把梅菜+菜芯/芥蘭+薑絲一同吃,應該會有另一番風味。
鮮淮山紅棗杞子蒸新鮮雞
一碟雞,混有淮山紅棗杞子雞心雞腎雞膶,自己最喜歡
雞膶和雞心。
碟底有黃澄澄的雞油呀!
(冰鮮雞哪來雞心雞腎雞膶和這麼多雞油呢!)
雞胸肉浸在雞油內,肉質仍很嫩滑呢!
雞腿肉質先天上是無得輸,
但雞胸都是滑滑的,
蒸雞時間真是要拿掐準繩。
咕嚕肉
漿粉較薄,不太硬也不太熱氣。
夾了几件咕嚕肉,皆無骨,真係啖啖肉!
來到主角:
南瓜滑雞粥底
棉棉的粥底,配上各種美食的精華,在餐後來一份澱粉質,晚餐才算完美。
靚靚棉棉粥已經賣少見少了。在香港,真是一粥難求,靚粥更難求了。
奈何没有時間和心思在家中慢慢煮粥呢!
朋友首次嚐到這種蒸氣海鮮石鍋,覺得很有趣,很好味。
這種蒸氣石鍋能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嚐到的鮮味,根本無需加入太多調味料來提味。
這位朋友飲食習慣較為清淡,幸好大家選這家。
============================================
感謝 問米婆 提供以上資料
問米婆 的網誌: http://www.openrice.com/zh/gourmet/reviews.htm?userid=50320141&city=hongkong
============================================
有蒸氣 海鮮石鍋專門店
「吞pot雞煲。住家菜」
潮福蒸氣火鍋(深水埗店)
澳門台山水佬榮火鍋專家
鍋心 Dimsum & Hotpot Specialists
美滋鍋
同人鍋
菜菜鍋 Shabu S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