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國醫生並不是指責中國患者。雖然《中國醫生》關注的是醫生,但從紀錄片的案例和細節中也可以看到中國患者的面孔。在中國,難理解的不僅僅是醫生,需要理解的也不僅僅是醫生。除了呼籲病人了解醫生外,我們為病人做得是否足夠呢?
醫生於1983年開始在南蘇丹展開醫療人道救援工作,現時在當地的醫院和診所開展初級和二級醫療護理、為流離失所者和偏遠地區提供外展活動、應對緊急救援和疫情,並提供疫苗接種,預防疫症爆發。電影《我不是藥神》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叫貧窮。”在《中國醫生》中很多情況下,我們看到的都是被疾病拖垮的家庭,著實讓人揪心。在紀錄片中,患有嚴重燒傷的老年患者,他的兒子選擇了強行離開醫院。他不是不孝。他把所有積蓄都花光了,但沒有盡力而為,因為在采訪中,他說自己幾年前買了房子,剛剛開了一家工廠。現在賣掉工廠是個很大的損失。
走到天災人禍的最前線,全職投入醫生的救援工作。筆者注意到,在紀錄片中的案例中,每當孩子生病時,父母都會不惜一切代價破鍋賣鐵,但當年邁的父母生病時,成年的子女會先稱錢,會不會影響他們的生活。正如徐燁博士所說:“有時候,甚至在醫術還沒碰到瓶頸之前,人心的瓶頸可能就已經遇到了。”血液病患兒要在封閉管理下接受臍帶血移植,家長每天定時送餐到醫院。為了防止食物被感染,它被小心地安裝在高壓鍋裏。可憐全世界父母的心。
醫生的首要目標是以最短時間到達受影響地區,使我們可以展開救援行動。互聯網上有很多人指責燒傷病人的兒子。但恐怕沒有人有權責備。在不富裕的家庭裏,生命的再生產往往是以犧牲上一代,然後供養下一代為基礎的;當有(多)老(多)幼的時候,“要不要存”不只是良心問題。或者是有限資源的可持續分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