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探新界大東北

北潭坳 於 2012-12-09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1281

分類:行山 特色景點 ;地區:大埔

攻略日期:2012-12-02


日期:2012年12月2日(日)
路線:烏蛟騰-亞媽笏-分水凹-荔枝窩-三椏村-上下苗田-烏蛟騰
天氣:天陰,間有小雨


  一算,已沒更新網誌近半年,現在重新上路。

  周日到了新界東北區走一轉,「新界東北」有層次二,一指坪輋、打鼓嶺、粉嶺北一帶擬建的新發展區(筆者按:不贊同把該區活躍農地作大規模發展);另一指鹿頸、新娘潭路以東之船灣郊野公園,稱作「大東北」。

  東北區有多條村落,集中於沿海,全屬「沙頭角」鄉,居於此等村落者,皆以水路往返沙頭角墟,目前只有烏蛟騰村有馬路直達,而沙頭角墟則屬邊界禁區;由於交通極度不便,現時只有荔枝窩、西流崗及三椏村間中有人居住,其餘村落已有不等程度及年期的荒廢。據介子之《東北區域面面觀》,1976至77年,榕樹凹、梅子林、犁頭石、下苗田及紅石門還有少量居民;長窩、馬尿、石水澗及烏洲塘等則已廢多時,鄉議局1988年編著之《新界原有鄉村名冊》標示該等村落「已荒廢」。

  東北區最遠延伸至黃竹角嘴,由烏蛟騰起計,來回達30公里,山高路遠,山徑崎嶇,半天來回有難度,故被稱為行山界「考牌」路線。一般遠足路線為苗三古道、媽騰古道、環湖、榕樹凹及鎖羅盤。是次路線先走媽騰古道,下荔枝窩、三椏村,經苗三古道回程。

  上午10點10分於烏蛟騰起步,先經一排村屋及廢田。烏蛟騰至亞媽笏村前一段與某居屋遠足活動同行(1-5)。





  離開烏蛟騰,繼續上行,地上的水管時而出現(6-9)。




  上行樓梯先通瞭望台,再經降下坳下鹿頸,某屋苑行山隊同筆者參加的行山隊從此分道揚鑣;此亦是行程地勢最高的一處,海拔約260米(10-11)。


  下起微雨,繼續往亞媽笏走,連綿不斷的陰雨天,泥濘處處,遊人小心前走,抓樹根而行(12-14)。圖12右方危險牌後可經芬箕托上吊燈籠,高416米,屬東北最高峰。



  進入亞媽笏,海拔約220米,此村已廢,只餘小廢田及地台。介子《東北區域面面觀》第二章指該村原有天后廟及魚型裝飾,現被樹叢吞噬,蕩然無存(15-17)。



  往下走,先到直升機坪稍息,可遠眺深圳鹽田區(18-21)。




  已到分水凹,《新界原有鄉村名冊》指分水凹屬廢村,但並沒任何遺跡。指示牌後山徑往尖光峒(22-23)。


  下走至荔枝窩,不經珠門田,沿路見「工」字形石徑(24-27)。




  印洲塘及島嶼(28)。

  過溪(29-30)。


  荔枝窩村後建橋紀念牌,字跡已消失(31)。

  荔枝窩村大煙囪(32)。

  穿「長秀門」入村(33)。

  荔枝窩村屋,間有寮屋,大部份已廢,不過保持完好;途徑一村路時遇黑狗,稍加快腳步離開(34-38)。





  某村屋的一群小狗(39)。

  荔枝窩村10號為地質教育中心(40)。

  村內某捐贈名錄,此村以曾氏為主(筆者按:香港政界頗多曾氏人物,最少計曾蔭權、曾鈺成、曾俊華、曾偉雄、曾憲梓、曾健成,未知他們與該村有沒有關係呢~)(41)。

  村門及該村簡介(42)。


荔枝窩村協天宮(拜關帝)、鶴山寺(拜觀音)及小瀛學校(村校),三座建築物並排而建(43-46)圖46的正是我的玉照




  荔枝窩村士多,有雞粥、豆腐花、客家菜等供應,惜當日陰雨天,士多並無營業(47)。

  慶春約七村簡介,牛池湖實指牛屎湖(48-50)。



  荔枝窩村連理樹(51)。

  離開荔枝窩往三椏村,沿路滿佈「黃金」,更擺設木棍作攔牛用(52-53)。


  回望荔枝窩「慶春約七村廣場」(54)。

  一堆怪樹藤盡現其中,實屬大自然精彩的造化(55-56)。


  村外的濕地、紅樹林、地衣及小樹根,盡顯生態價值。地衣顏色為綠色,顯示荔枝窩區空氣清新(57-63)。







  遠望荔枝窩村及村前廢田(64-65)。


  此路上蛤塘,乃一暫荒鄉村(66)。

  海杧果樹,全棵樹有毒,尤其是果實(67-68)。


  荔枝窩大片紅樹林景色(69-72)。




  石灘及遠方之深圳鹽田港(73-74)。


  小灘村附近的河道(75-79)。圖75可到小灘村之魚塘。





  小灘村廢田,有水有良田,綠意盎然,有如世外桃源(80-82)。



  小灘村屬荔枝窩分支,已廢。上山尾坳,落三椏(83-86)。




  入三椏村,大休,午膳(87-90)。圖88沿樓梯走,可到牛屎湖。




  據說,白色盒裝的東西是用作養蜜蜂(91)?

  午膳後回程,三椏村村景甚佳,亦有紅樹林,更明顯保留昔日稻田遺跡,未致雜草叢生(92-99)。








  三椏灣及水道,朝向印洲塘,筆者玉照又上場了(100-104)。





  這地泥土因鐵質含量較多,氧化後顏色偏紅,具紅石門的「影子」。泥坡有不少小洞,疑是野豬覓食時的痕跡(105-106)。


  遠方為頭咀(107)。


  繼續欣賞三椏灣(108-109)。



  離開三椏灣,沿石砌小級前行(110)。

  三椏涌,該處有營地(111-116)。






  三椏涌,同被《新界原有鄉村名冊》列作廢村,前方石牆疑似該村遺址(117)。

  某岔位正是迷椏走廊往紅石門之入口,經馬尿及黃竹涌(118)。

  苗三古道與苗三石澗並排(119-120)。


  很快到下苗田廢村(121-122)。


  再走五分鐘左右到上苗田,荒廢程度更甚於下苗田,原廢屋已嚴重毀爛,或是被樹叢吞沒,連地圖也不見「頹垣」(虛線狀物)。荒廢前據說該村常有野豬出沒,更要間中封村撲滅,若沒有漁護處的標示,相信沒人會知該處為「上苗田」(123-124)。


  過梅花樁,離開郊野公園,返回烏蛟騰(125-127)。圖126左方路經犁頭石往三椏,右方路為剛走過的苗三古道。



  一小段泥濘路(128)。

  經九擔租村,暫荒,但疑似有復村工程(129-130)。


  經烏蛟騰村後荒田,入村,下午4點15分行程完結,坐4點45分開出的小巴離開。









參考資料:
1. 介子,《東北區域面面觀》,1976至77。網址:http://www.hkfca.org.hk/ne/
2. 新界鄉議局,《新界原有鄉村名冊》,1988。網址:http://heungyeekuk.org/009c1.pdf






感謝 北潭坳 提供以上資料
http://paktamau.blogspot.hk/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2012-12-02
    攻略地點:大埔
  • 攻略時間:3-6小時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累積瀏覽 362932

全部攻略 117

全部回應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