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為何讀哲學

魚之樂 於 2011-07-01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434

分類:
在人生的某一條路走遠了,回顧的時候難免有偏差,假如是認為走對了的路,就更容易會將起點和過程美化、浪漫化、或至少淨化一下;今天我寫自己為何讀哲學,希望能盡量如實地寫,不自欺,也不欺人。

少年十五二十時我是個文藝青年,只喜歡文學創作,對哲學一點興趣也沒有,甚至乎對人說過哲學無聊,自己永不會讀哲學云云;當然,我那時對哲學無甚認識,那些話只顯示我無知。

我對哲學開始有興趣,也不是甚麼突然的轉變,更不是哲學的竅開了,讀哲學的書易有所得。最初只是因為有個好朋友愛看哲學書,說起話來好像與眾不同的,我便也跟著看一點,扮有深度。此外,讀中文系是要讀點先秦諸子的,我順勢也看了一些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新儒家的著作。這個階段只是涉獵,並沒有真正思考過甚麼哲學問題。

後來遇到了啟蒙老師 T,修了他教的兩三個哲學課,被他的哲人風采吸引,十分佩服他,而且也是在他的課裏第一次接觸維根斯坦的哲學,立刻為之著迷(其實一點也看不懂)。雖然這主要只是冀慕一個特殊的哲人形象,但哲學書我是越讀越多了,對哲學的興趣也越來越大,漸漸蓋過了對文學的興趣。

與此同時,我已參加教會活動三、四年了,有些信仰的問題總是想不通,於是也看了一些神學和宗教哲學的書。這時我也有種種的人生不滿,想到生命意義的問題,便也看了不少存在主義的書。那些是真正困擾我的問題,我也的確思考過,卻不得其法,好像是滿腦子哲學,事實上是越思考越糊塗。

畢業後當了幾年小學教師,那是不適合我的工作,很快感到厭倦,想到自己應該有能力做學術研究,終於決定再讀書,希望讀到博士程度,然後找個大學教席便最理想了。我不是當下就決心讀哲學的,那時對文學仍有興趣,想過到台灣讀文學研究,可是,哲學對我的吸引力已大到無可拒抗,結果選擇了哲學,一路由學士、碩士、讀到博士。

我生平學過的東西不少,但只有對哲學是熱情從未減過半分。為甚麼呢?假如哲學只是講講定義、做些語理分析、賣弄一下聰明,斷不會如此吸引我。從寫碩士論文開始,我便漸漸領略到哲學的妙處在訓練人看透事物的表面,形成新的視野,見到從前之所未見,因而對世界有一個別開生面、發自己深省的了解。這好比三維立體圖(stereogram),看來明明是平面,但找到竅門練習一下後,便可看到和表面大異其趣的立體;例如以下這張,你要有「洞見」才看到畫中的鯊魚:


哲學家眼中的世界,就是一幅幅的三維立體圖。


============================================

感謝 魚之樂 提供以上資料

魚之樂的網誌: http://fishandhappiness.blogspot.hk/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見習探險員

累積瀏覽 428901

全部攻略 1454

全部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