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兩天看到同事
T 跟他的朋友 N 在網上討論,兩人都是哲學教授,談的是學術界一個可稱為「富者越富」的現象(事實上,'the rich get richer' 是他們在討論裏提出的比喻);雖然這個現象的出現很容易理解,而且不是任何個別的人的過錯,但受影響的「窮人」如
T 和 N 者,難免感到不公,甚至在言辭間流露出一點酸味,亦是人之常情也。
事緣 N 在一本剛出版的書裏看到作者多次引述哲學家
K 的一篇論文,而 N 自己也寫過一篇論文討論同一課題,論點與 K 的有不少類似之處,並且發表得更早,可是,這本新書的作者對 N 的論文隻字不提。兩篇論文都是發表於一級期刊,分別只是
K 頗有名氣,初出道時甚至被視為哲學界的 rising star,而 N 則寂寂無名。N 為此而發了點牢騷,其實,他的不滿已累積多時,因為不止這本新書的作者是這樣,其他討論同一課題的論文或書本作者都是只引用
K 而不提 N --- 結果是 K 「富者越富」,在這個課題上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名氣也隨之增大,而 N 則「一貧如昔」。
無獨有偶,我的同事
J 也在這個課題發表過論文,最後還出版了一本書,而且是出自一間著名的大學出版社,可是,他的遭遇跟 N 的基本上一樣。因此,他看到 N 發的牢騷,便忍不住也發洩了幾句。
我這位旁觀者沒有插嘴,但心裏頗有感慨。J
和那位有名氣的 K 是相識的,而且是經我介紹(K 是我的好友);我相信由於 J 認識 K,他更容易會跟 K 比較,那不平之感也許會因此而更強烈。不過,他在上述討論裏明確表示了他的意思不是
K 名過其實,他只是不滿自己的著述幾乎完全被忽視。然而,J 也應該知道,有能之士比起可以出名的人,數目是大得多了;能否在某一界別成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力以外的很多其他因素,而這些因素都是不受個人控制的。人家引用名氣大者的著述而不引用你的,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解釋:一是他們根本不知道你的存在,一是他們要有所取捨,取那已經被其他人多次引用的,不是安全和省時得多嗎?
這個學術界的「富者越富」現象,相信沒有人能夠改變;那一眾「窮人」,也沒有理由攻擊那些「富者」
--- 除非那是浪得虛名之輩。
============================================
感謝 魚之樂 提供以上資料
魚之樂的網誌: http://fishandhappiness.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