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的詞彙裏,有不少表達的是西方的概念;只要想到我們的世界已經西化到甚麼程度,這一點便完全不足為奇。然而,這些西方的概念中,有一些和傳統中國的概念會形成很有意思的對比,如果能思考其中異同,很可能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啟發。
我們平時說的「自然」或「大自然」,就是一個好例子。中國文化裏本來講的是「天地」(或「天地萬物」),這與西方講的「自然」('Nature')並不相同。西方講的「自然」有兩個對立,一個是自然與超自然的對立,另一個是人與自然的對立;在「天地」的概念裏,我們找不到類似的對立。
中國人當然也有不少是相信鬼神的,而鬼神屬於超自然,不過,如果鬼神真的存在,那麼,根據「天地」的概念,鬼神也包括在天地之中;其他的超自然事物亦是這樣,所以沒有天地與超自然的對立。
天地當然包括人,而中國古代的哲學著作
(例如《易經》)裏有「三才」的概念,即是「天地人」 ---「人」和「天地」並列,天、地、人都屬於萬物,組成一有機的整體,很明顯沒有天地與人的對立。
其實,西方觀念裏的人與自然的對立,也是十六世紀科學革命後才出現的。這個發展相當有趣:一方面,是科學的進步讓我們明白到人類不過是物種之一(感謝達爾文先生!),是大自然的一小部份;另一方面,也是科學的進步,令人類有能力在很多方面控制和改變大自然,甚至威脅大自然的生態和規律,以滿足人類的需要。人類要征服大自然,但大自然往往有反抗之道,於是形成了對立。
由於天地沒有和超自然對立,也沒有和人對立,所以傳統中國觀念裏的鬼神和人是相當親近的,不但和人時有交往,還有人的七情六慾
--- 中國人相信的神沒有西方一神教的神那種超越性。
我們現在都接受了西方「自然」的概念,因此也接受了上述的兩種對立。假如我們能回歸傳統的「天地」觀念,便有可能放棄這兩種對立。也許科學令我們難以放棄自然與超自然的對立,但我們仍然可以放棄人與自然的對立,將人重新放回天地之中,並因而對一些當前的逼切大問題有不同的了解,例如全球暖化的問題。
(原載於國泰航空機上刊物 Discovery,2015年8月號)
============================================
感謝 魚之樂 提供以上資料
魚之樂的網誌: http://fishandhappiness.blogspo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