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廣東道808號

子貓物語 於 2014-06-18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434

分類: ;地區:油麻地

(趁有老人癡呆症之前,趕快把兒時記憶寫下來,做個歷史印記。)

我的青少年時代,都是在九龍油麻地度過的,1955年到1966年,一歲到11歲,住在廣東道808號。

這段由窩打老道到碧街的廣東道,現在仍是基層市民區,與滿布名牌精品店的尖沙咀那段「廣東道」有天淵之別。各位網友若非特別到訪住本區的親友,可能十年都不會踏足一次。

60年代,整條街都是大戰前後建築的三四層唐樓,沒電梯不用說,連水廁都沒有,要晚上「倒夜香」。就算是今日,部份改建為新式唐樓,有些變了多層大廈,地面的街景還是破落的:

廣東道北望。我小時住的地方,就是照片右邊的樓上
照片左邊,是「金華戲院」舊址,那時的戲院很大,有超過一千個座位,樓下分前、中、後座,樓上有超等、特等。每日上午10點半早場和下午5點半公餘場,票價特平,放映二輪電影,粵語片和西片都有;其餘的場數上映首輪正畫。大量的粵語片,從任白的戲曲片,到寶珠芳芳的青春片,我都是在金華看的。戲院電影廣告畫板豎在外牆的棚架上,有三四層樓高,由很多塊接合而成,畫工就在戲院二樓戶外平台上一塊塊的繪畫,小孩子常從窗口眺望他們工作,盤算著會有甚麼電影上畫。

街道的兩邊,經常泊滿貨車;因為廣東道向外走幾步便是海旁,是貨運的集中地,有很多駁艇上落貨,運往港九各地。

金華戲院的旁邊,即照片的左端,有一家「大方茶廳」,是一層過的食肆。右邊一列都是住宅唐樓,樓下都是街坊小店。

我家的樓下,一邊是「順興士多」,賣餅乾、零食、糖果,一邊牆壁是幾十個大玻璃罌,裝著這些兒童恩物;地上有雪櫃,放汽水、啤酒、雪條、雪糕,還有洋酒、家庭日用品如洗衣粉、肥皂等等。士多有麻雀牌和麻雀板出租,可以送上門,翌日收回(那時家中有一副麻雀的不多)。電話可以搭用,每個月十元,我家住四樓,吊一條繩落樓下士多的店後,我家的一端綁一個銅鈴,有人打電話找我家,士多的人會拉繩響鈴,家父會快步下樓聽電話。

那時電話公司不設門市部,申請電話很麻煩,寫中文信不受理,要找街邊寫信佬打英文信,真是荒謬。全香港都不夠線,寫了信之後等幾年才來安裝很平常。電話號碼是五個字的,我記得順興士多是54495,到了1964年我家終於有電話,變成六個字,後來加了一個「3」的九龍字頭,最後再加「2」的全港字頭成為今日的八個字。我家搬來搬去,直至今日都是在油麻地,所以電話號碼基本上是「五十年不變」。

我家的樓下的另一邊,是「醫聯贈診所」,「醫聯」是甚麼組織我不知道,「贈診」也非實情,不過比外邊的西醫平一點就是了。外邊的私家醫生一般收十元,他們也是註冊西醫,只收幾元,包藥費。

我住的唐樓,二樓曾是一間無牌小學,學生分幾行坐,就是由幼稚園到小一至小六,由一對青年男女主持。外面的學校學費貴,所以也有街坊送子女來讀讀書,「好過無」。我三歲半時,家母給我開學,在二樓讀幼稚園,預備我過一年考幼稚園名校,我還有一點依稀印象。記不得的,是家母說我時常上課時向先生嚷屎急,要由一個年長的同學帶我上四樓家屙屎!

樓下的小店,有一家比較中式的士多叫「泗和隆」,有一間「紙扎鋪」賣香燭衣紙文具,記得買一瓶Parker墨水,僅二毫半子。另有一家「遠興祥」餅家,賣新鮮出爐的麵包、老婆餅、合桃酥。

照片中順著交通方向,過了十字路口的廣東道,便是一個街市,兩旁是「振昌」和「龍鳳」肉舖、「鴻源」雜貨舖、豆腐鋪(現磨豆漿好好飲)、泰和酒莊。每日上午路中心都是流動地攤,魚、菜、果甚麼都有,整條街地上濕漉漉。家母在家忙時,我會幫她下樓去買菜。

由於地近海旁,街坊很多是上了岸(他們叫「埋街」)長住的水上人。從騎樓望出去,在對面的樓宇夾縫之中,看到一點點的海。每年端午節,外邊的避風塘有龍舟比賽,我們聽到鼓聲鼕鼕,龍舟在夾縫中一閃而過。

近年西九填海,整個避風塘消失,成為一大片陸地了。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

感謝 子貓物語 提供以上資料

子貓物語的網誌: http://chrisleung1954.blogspot.hk/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油麻地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累積瀏覽 1213876

全部攻略 3421

全部回應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