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怎樣讀英國文學

子貓物語 於 2007-04-08 00:00:00 發表  |  累積瀏覽 1967

分類:
(上)


上文談到我學英文的經過,講到學了四年便考入「九龍華仁書院」,開始嚴格全英語教學的「英文中學」生涯。

我F. 1的班主任兼英文老師是印度裔的Mr Aras,第一天上學便是以前未試過的「外國人」老師,使我戰戰兢兢。Mr Aras的英語很標準,沒有濃濁的印度口音。其他的科目都是華人老師,但是上課時一句中文也不講的,我們當時年紀小,適應力和學習能力都強,很快便應付自如了。

唸「語文」和唸「文學」是兩個不同的學科,華仁除了一般的英文課,另外有Reading課,類似文學欣賞,每年要讀幾本文學作品,記得第一本是馬克吐溫(Mark Twain)的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跟著的一兩年,有R. L. Stevenson的Treasure Island(金銀島)、John Buchan 的 The 39 Steps、C.S. Forester的African Queen等等,都是熱門的學生讀物,不過由如我們的英文程度尚低,所以選用的只是Longman出版社為初級生編的Simplified Version(簡略版),比較容易明白。


到了F.4,我們開始讀原本了。華仁相當創新,不讓我們讀甚麼「雙城記」之類的古典小說,而是偵探小說女王Agatha Christie寫的The Mysterious Affairs at Styles和Jerome K. Jerome寫的滑稽小說Three Men in a Boat,由 Joseph Foley神父擔任導師。同年的聖經知識課,是讀Knox翻譯的路加福音英文版,文筆古雅,例如brother寫為brethren、crowd寫成multitude等等,使我們發力進步不少。

升上F. 5,Reading課由Richard Kennedy神父帶我們讀一本洋洋幾百頁的真正英國文學巨著「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Jane Austen),聖經課要讀比路加福音艱深得多的「宗徒行實」(The Acts of the Apostles或譯「使徒行傳」)。

其間我對英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餘追看英文作品,那時很迷20世紀英國作家毛姆(Somerset Maugham),他的書看了一本又一本。

1971年中學會考後,我留讀華仁的「大學預科」F.6 和 F.7,才開始有正式的「英國文學」課,由恩師江之鈞先生擔任。

(下)


記江之鈞恩師

2005年12月,香港的報紙上有段新聞,著名的九龍華仁書院英文科老師江之鈞,疑因患上精神分裂,幻覺被人追殺的困擾之下,在沙田跳下城門河「逃生」時淹死。

消息傳出,全球各地曾經上過江老師的課的新舊學生,幾天之內email相告,同感哀悼婉惜。

江老師在華仁任教的日子,長達45年,我沒寫錯,真的是 四 十 五 年!因為他在法定退休年齡之後,仍然不收薪水,義務留校續教。

1971年,江老師是30出頭不久,年輕力壯,但已是有十年經驗的老師,正處於Top Fit的黃金歲月,我能在這個時期跟他學英國文學,真是我的福氣。

江老師多數用Francis Kong這個英文名,學生為他起了一個廣東話諧音的綽號「番薯乾」,他知道之後也不以為忤。他是富家出身,根本不需要工作來討生活,公子哥兒的氣質很重,考到車牌之前,自僱司機送他上班,他喜歡率性而為,我在另一篇文章「師道恩情」提過一二。

江老師的財力雄厚,下面一事可見端倪:

江老師的尊翁江筱呂老先生去世,遺囑捐給香港大學一大筆金錢,用他的名字建一座學生宿舍。香港大學拿了錢,拖了若干年,結果物價上升,原來一筆錢不敷應用,於是向江氏後人要求「加碼」,否則宿舍建成之後不會用上「江筱呂」這個名字。江老師的兄弟不齒大學的無理要求,「啋佢都傻」。結果還是江老師私人掏出幾十萬元給香港大學,建成了給Post Graduate居住的「江筱呂堂」,完成父親的遺願。當年一層500尺的新樓,也不過是三幾萬元而已!

江老師教我們大學預科的英國文學課,根據Syllabus唸一堆必修的名著,都是相當艱深的作品:

William Congreve的社會諷刺劇The Way of the World;
Alexander Pope寫的仿古「史詩」(Epic)搞笑版The Rape of the Lock;
John Donne等人寫的玄學詩(Metaphysical Poetry);
莎士比亞的劇本Julius Ceasar;
浪漫派詩人John Keats的詩集(內有敘事詩Lamia---鬼佬版的「白蛇傳」);
John Milton的Paradise Lost(失樂園)文字艱深,但文采豐美無比,有如中國的「賦」;
Jonathan Swift的Gulliver’s Travels,不要以為「大人國與小人國」是兒童故事,其文筆是一代經典,主角到過大人國與小人國之後還有兩國,更有深刻的政治和哲學含義!
Henry Fielding的小說Joseph Andrews,是其巨著Tom Jones的「Q 版」;
Jane Austen的小說Emma。

江老師對自己的流利和漂亮的英文很自負,在他眼中,英文好的人,世界沒有幾個,美國式的英文他尤其不放在眼內。一班同學的英文作文,往往被他批評得體無完膚,有一次他在堂上大彈我們的文章沉悶沒新意,說「I do not enjoy reading the essays from any one of you.....save Christopher's」。這句話令我飄飄然,所以我也算是江老師那一年的「得意門生」。

他用上一個 save 字代替常用的 except 字,是他用字不落俗套的習慣(又例如他不說unbearable 而常說較古雅的 insufferable (suffer 一字在古典文學中常作「容許」和「忍受」解,不一定是「受苦」)。

兩年之後,我考香港大學,僥倖不辱師門,英國文學考得Credit。入大學後沒有選修英國文學,專心研讀哲學,課餘還常常追讀一些文學名著,不過這兩年的根底由江老師打得很結實,年輕時精讀的書和老師傳授的心得可以長留記憶,後來受用無窮。


(文章允許轉貼,請具作者名字:梁煥松)


============================================

感謝 子貓物語 提供以上資料

子貓物語的網誌: http://chrisleung1954.blogspot.hk/


============================================

鐘意SeeWide的分享,給我們一個Like吧!
  • 攻略日期:N/A
    攻略地點:N/A
  • 攻略時間:N/A
    是次消費:N/A
0人比"掂"

最多能輸入300字

累積瀏覽 1208023

全部攻略 3421

全部回應 36